第六單元 宋元時期
本單元亦可稱“遼、宋、夏、金、元時期”。講述960年—1368年前的中國古代歷史,全單元安排7課。
第6課 北宋加強中央集權
(一)本課第一、二兩目,與實驗本內容大體一致。
(二)第3目“重文輕武的時代”系根據2011年課標新增內容。主要講北宋重文輕武政策,偏重于重用文官的政策。而在“學習和探究”安排的學習活動中,則進一步要求學生探討這一政策的“利弊”。
(三)2011年課標對王安石變法未作要求,考慮此為重要常識,故本課“史海拾貝”作了較詳介紹。
第7課 民族政權的并立
(一)“宋元時期”一般以960年為起始之年,但遼的歷史一般從916年契丹統一講起。
(二)各族政權并立,情況復雜,除用文字說明外,本課還用《遼、北宋、西夏形勢圖》(1111年)、《金、南宋、西夏形勢圖》(1142年)呈現政權關系。在這兩幅地圖上,南海諸島分別稱為“萬里石塘”、“千里石塘”和“萬里石塘”。這是古代中國人為南海諸島命的名。
(三)根據主管部門要求,教科書第45頁說岳飛是“民族英雄”。近幾十年來,中學歷史教科書一般是稱岳飛為南宋“抗金將領”,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變化。
第8課 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
(一)對應七上第20課第2目“北方農業技術的成熟”,本課第1目講了南方稻作農業技術走向全面成熟。P48楷體字簡介了這套技術。
(二)衣、食、住、行是人的生活的四個方面。本課第1目講棉花成為重要的經濟作物。第2目說,棉織業興起后,成為我國古代手工業中的一個重要行業(配《紡車圖》),均涉及“衣”的重要變化。
(三)關于“經濟重心南移”一目
1、講述了南移的漫長過程。
2、確認“兩宋時,南方經濟超過北方,成為中國的經濟重心”。
3、楷體字閱讀內容中,以一些數據(即用計量分析法)論證南方已成經濟重心。
第9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
第10課 元朝的統一
(一)第9、10課講元朝前史和元朝史,教師可理解為“蒙元史”,即大蒙古國——元朝史。兩課聯系密切。
(二)充分肯定成吉思汗的歷史功績。
(三)充分肯定了元統一的歷史意義。
(四)南宋滅亡時間
南宋滅亡時間,有1276年和1279年兩說。
本課第1目回避爭論,具體地說:“1276年,元軍攻占臨安。1279年,南宋的殘余勢力被元軍最后消滅?!?/span>
(五)《元朝疆域圖》(1330年)提供了豐富的歷史信息
1、以大都為都城。(此后這里名稱雖有變化,卻長期是我國政治、文化中心)
2、實行行省制。(影響至今)
3、臺灣當時稱琉球,是元朝版圖的一部分。(臺灣和大陸聯系進一步加強)
4、西藏為宣政院轄地。
5、南海諸島稱為萬里石塘,為元朝版圖的一部分。
(六)文天祥評價
因第7課已稱岳飛為民族英雄,學本課時,學生可能提出文天祥是不是民族英雄這個問題。如用評價岳飛的觀點(標準)評價,文天祥自然也是民族英雄。
第11課 宋元時期的城市生活
P62的“北宋紙幣”并非“交子”?!敖蛔印睂嵨镆咽?。四川省文化廳曾重金懸賞(包括征購),雖有傳聞,但至今未見“交子”(含紙幣和印版)面世。
第12課 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
(一)注意使用“四大發明”這一重要概念
由于造紙術七上已講,本課只講三大發明,但仍要注意使用“四大發明”這一概念。
(二)關于“活字印刷術的發明”一目
1、由于隋唐時期沒有專門講文化史,未提及雕版印刷,故本目一開始即“補講”雕版印刷。
2、指出印刷術的發明包括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和活字印刷術的發明。
3、可從信息革命的高度評價印刷術(包括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),指出這是繼語言使用、文字使用、發明紙記錄和傳播信息之后,人類歷史上的又一次信息革命?!裉斓幕ヂ摼W、互聯網+技術,又引起新的信息革命。
4、活字印刷術發明之后,鉛活字使用之前,由于各種活字在技術上的缺陷(如易損、脹冷縮影響清晰度等),活字印刷術并未廣泛使用,雕版印刷仍普遍使用,至近代被機器印刷取代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