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學習主題 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
第22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
一、歐洲工人運動的興起
1、1836年,英國倫敦工人首先掀起“憲章運動”,通過了《人民憲章》,以綱領的形式提出了爭取普選權、參與國家管理的政治要求。
2、同一時期,法國和德國也先后爆發了工人的政治運動。
二、《共產黨宣言》的發表
1、馬克思主義的三大理論來源:德國的古典哲學、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、法國空想社會主義學說。
2、1848年2月,馬克思、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寫的綱領《共產黨宣言》在倫敦發表。這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第一個戰斗綱領。意義:《共產黨宣言》的發表,標志著馬克思主義----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。此后,馬克思主義成了指導國際工人運動的革命理論。
第23課 巴黎公社
一、巴黎公社的建立(1871.3.28---5.28)
1、背景:1870年7月,普法戰爭,法軍慘敗。
2、性質:巴黎公社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掌權的新型政權。
二、“五月流血周”( 5月21日---5月27日)
二、巴黎公社的意義:巴黎公社是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,它雖然失敗了,但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卻鼓舞著無產階級為爭取解放繼續進行斗爭。
四、《國際歌》的誕生(背景:巴黎公社失敗) (《國際歌》成為了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歌。)
詞作者:歐仁·鮑狄埃 (公社社員、詩人)
曲作者:比爾·狄蓋特 (工人作曲家)